姑苏发布 2023/9/8 14:54在古城,“物业城市”密码这样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姑苏区作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有责任、有义务去探索高效便捷、可复制、可推广的古城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古城区面积虽仅占全区面积17.1% ,却集中了全区过半的“三无住区”,由此衍生了大量城市管理墙角类问题,影响了古城整体形象。

为系统解决以上问题,姑苏区开展了大量物业管理探索工作,但此前由于区域过小,难以实现规模效应。因此,姑苏区积极尝试在古城内整体推行“物业城市”模式,依托国有物业企业平台,以提高物业覆盖率为切入点,以统筹整合各项公共服务、管理职能及载体资源为抓手,推动古城大物业一体化管理。

在古城,“物业城市”密码这样解


“试点运行”释放管理动能

为助力精心打造好姑苏这座“福气之城”,彰显“苏式生活典范”的魅力,让古城更精致宜居。今年以来,姑苏区住建委以逐步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以及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为切入点,通过试点引入先进的物业管理体系和治理机制,探索古城“物业城市”一体化管理运营,努力在城市建设、社区治理、跨界物业等领域实现突破。

在古城,“物业城市”密码这样解

作为区属国资,姑苏名城建设集团旗下鼎盛物业在履行政府职责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探索实现城市治理自我造血、良性循环的模式,为城市治理可持续探索方向。近期,保护区、姑苏区正式启动古城区“物业城市”试点工程(一期),根据目前职能整合情况,将为古城区内约1200个无物业住宅区域、2100幢2.7万户居民提供基础物业服务,为33.1万平方米区管绿地和无主绿地提供管养服务,推动古城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在古城,“物业城市”密码这样解

在古城区(14.2平方公里)“物业城市”项目试点区域内,相关单位以实现无物业住区、零星楼及开放式街区物业管理全覆盖为切入口,着力破解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周边环境较差、管理真空和脱节的难点痛点问题,将管理触角延伸至古城区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户居民,通过开展清理楼道杂物、公共区域清洗、绿地养护等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百姓幸福感实现“旧地升温”,真正让居民群众感受到“生活在姑苏很有福气”。

 

“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

“有了物业以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整个小区的环境卫生更干净,保洁人员清理楼道很及时,保安人员来回巡逻,让我们安全感加倍,小区生活更舒适。”家住姑苏区西四亩田小区业主王女士欣喜地说。

在古城,“物业城市”密码这样解

西四亩田是典型的无物业小区,“物业城市”试点工程正式运行后,物业结合小区居民对于绿化、休闲、社交等方面的需求,实地勘察,通过修缮地面、增加停车位、添置休闲椅、翻新改造居民议事亭,增设消防登高处避免消防安全隐患,加强日常巡逻等,实现小区物业服务“从无到有”、服务标准“从有到优”的转变。

在古城,“物业城市”密码这样解

截至目前,试点项目累计派出保洁、保安约700人次,清理约300吨垃圾,绿化修剪约3000平方米,绿化色块补植更新约5100平方米,草花更换约8000棵。随着一个个“急难愁盼”陆续迎刃而解,越来越多的古城居民日益感受到真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数字赋能”深化多元共治

“姑苏路径”,步履不停。今后一段时间,保护区、姑苏区将以“物业城市”试点项目,推进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通过科技赋能,改变传统物业行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模式,更多依托一体化信息智慧平台后台管理及智能设备投入,以此实现管理效率提升。

在古城,“物业城市”密码这样解

数字赋能是促进社区治理和便民服务的有效途径。智慧城市物业运管平台作是解决单元管理无序化,探索城市治理一体化运营的核心支撑,近年来,区有关单位积极投入和开发数字驾驶舱,通过三维实景建模、地理信息采集、报事信息联网、物联数据分析等方式,实现重点区域重点跟踪功能。未来,还计划开放接口接入城市服务类、公共秩序类等板块,聚焦居民需求积极研发智慧居民APP,实现城市物业管理更高效、社区治理更现代化、智能化、标准化。

在古城,“物业城市”密码这样解

古城区“物业城市”试点项目是在做好古城保护更新的同时,保障古城建设提档升级的创新举措,也是国资国企推进混改与模式创新发展的有效实践。通过提供更高管理档次、更好服务质量的古城公共产品服务,将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打造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古城长效管理“姑苏样板”,让“住在古城”成为更多人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