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精致与大气,交融古典与现代,底蕴深厚的古建老宅,像珍珠般散落在苏州古城的大街小巷。但经历岁月淘洗,一座座古建老宅因居住人口多、管理难度大等复杂原因,留下累累伤痕。近年来,保护区、姑苏区统筹推进古城保护和经济发展,通过活化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而活化利用的第一步,是修缮。
近期
由苏州姑苏古建保护发展有限公司实施的
南显子巷7号修缮项目
南显子巷8号修缮项目
双双列入
省住建厅2022年度
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奖补项目目录
共获奖补资金720万元
南显子巷位于平江历史街区,巷长183米,古为显贵所居之地。《宋平江城坊考》曾引明卢熊《苏州府志》:“仁美坊,南显子巷口,表右史上官涣酉所居”。巷中现有始建于明代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惠荫园(现为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所在地),以及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韩道台宅等历史建筑。
南显子巷历代是大户人家的居所,一家人的宅院往往是贯通着两条巷子,因此南显子巷或通北显子巷、或通大儒巷,巷子及巷内的古建筑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厚。
韩道台宅包括南显子巷5-8号,坐北朝南,共七路四进,北至北显子巷,西宅东院建筑布局形式,西起第二至第五路为主建筑,东边路为庭园。韩宅据说为百年老店采芝斋老板金荫芝房产,现存南显子巷7号及后门的北显子巷14号,仍留有金宅界碑,但具体历史沿革不详。1983年韩宅被列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总占地面积2691平方米。
南显子巷7号
现存南显子巷7号建筑,中路建筑保存较完整,西路及东路建筑被后期整治、改造,改变了建筑原有布局,且由于年久失修、人为不合理使用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建筑木构件存在糟朽、腐烂、油漆剥落,门窗糟朽、缺失,屋面坍塌漏雨等问题,破坏了建筑整体格局与风貌。宅院建筑占地面积约722.19平方米,修缮后建筑面积约714.66平方米。
本次修缮主要围绕南显子巷7号内建筑展开。包括建筑主体、门厅、圆堂回顶结构、外檐雀宿檐、“垂裕後昆”门楼等,使其内的古建筑得到合理有效的保护与利用。
南显子巷8号
南显巷8号西路建筑属于位于保护建筑韩宅的保护范围内,东路建筑和西路最后进建筑属于传统民居。1983年列入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宅院建筑占地面积约672.4平方米,修缮后建筑面积约336.7平方米。
8号建筑均在1960年左右经历过维修改造,结构形式已为砖木结构,主体建筑屋面为洋瓦。本次将对韩宅东边路文物本体(门厅和大厅)进行重点保护修缮,对附属建筑(后厅和附房)进行风貌协调整治,同时对庭院进行环境整治提升。
当前,苏州姑苏古建保护发展有限公司已启动方案设计。据项目负责人工程师陆霄枫介绍,该处宅院历史文化价值深厚,院落的原有布局形式保存完好,历史气息浓厚,对研究清晚期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其中,砖雕门楼“垂裕後昆”、花厅的雕花大梁、花机、夹堂板等雕刻精美,不仅反映了建筑的建造时期,也反应了当代建造工艺及手法的高超。“我们现在对其进行修缮,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建筑主体,这是有形的遗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江南文化的传播广度和影响力,这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据悉,姑苏古建公司列入省住建厅2021年度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奖补项目目录的建新巷30号项目已基本完成古建筑修缮,准备开始新建部分建设;顾家花园13号主楼正在加固中,项目预计均可在年底完工。
一城粉黛、半城园林
姑苏古城内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
古建老宅尤是古城姑苏独特的资源优势
是一张蕴涵2500年文化历史的立体名片
相信我们可以期待
通过保护修缮、活化利用
古城老宅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苏醒”